日前,位于彭阳县冯庄乡茨湾村的天茂养殖专业合作社厂区,又热闹起来了。20多名工人熟练地将鸡蛋一一码放在包装盒内,再由专门的工人打包并贴上快递单。
“我们现在每天线上都要接200单左右,比以往同期的销售量还高。”合作社理事长虎文发终于松了口气。
疫情突发,一度让虎文发“措手不及”,合作社产品遇到销路难。“春节期间原本是鸡蛋销售的旺季,年前合作社贮备了20万枚鸡蛋,没想到全部积压。”虎文发说,“为了保持新鲜口感,鲜鸡蛋需要在半个月内卖掉。”
一筹莫展的虎文发开始寻求线上“突围”,一开始是朋友圈,接下来又“试水”面向社区和单位的小范围线上“团购”的模式,如今已扩至快手、微电商等,多条“腿”走路。
“上线销售以来,由于好服务、好口碑,点击量持续攀升,库存积压已解决。”虎文发说。
“以后消费者在哪,我们就要往哪发展。”经历这一次“销售危机”,虎文发坦言,以后不能只关注线下这“一亩三分田”,“以前我们也尝试做过线上销售,但不足30%的份额,以后要转变思路,考虑聘请年轻人弄弄网上销售平台,向直播方向发展。”
虎文发说,下一步他准备试点认购供养模式,消费者可提前认购鸡苗,并通过网络24小时“直播”收看生长过程。
“我们正在与电信洽谈,已初步达成共识,眼下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。”虎文发说,要实现产品提升,就要进新设备、增加鸡舍,加之孵化、购买鸡苗,最少需要200万元周转资金,“对我们来说,贷款还是最大的坎。”
为应对特殊时期人们消费习惯的调整,疫情发生以来,我区各合作社销售开始发力“线上”,促进正常经营运转,并更好地保供市民的“菜篮子”。
在贺兰县立岗镇兰星村的光杰果蔬专业合作社蔬菜分装间,工人根据线上各个订单,正在对蔬菜逐一称量、分装、打包,这些蔬菜将第一时间发往各大企业或消费者手中。
合作社负责人马杰说,疫情发生后,立岗镇委托合作社为村民统一配菜,每天由各村支书统计,通过微信发送订单,他再安排人员采摘配货,并送到各村口。
“后来,许多市民通过朋友圈了解到我们配送菜的信息,银川、贺兰的一些市民纷纷下单,阅海万家等业主群都开始团购,我们的订单量日渐增加。”马杰说,为了保证配送及时,合作社与专业快递公司联系,产地直采,线上配送,每天下午6时接单,第二天早上8时新鲜蔬菜便送达百姓家门口。
此外,合作社还帮助兰星村的蔬菜园区,金贵镇和兴庆区的部分园区解决卖菜难。目前,已通过线上销售各类蔬菜150吨左右。(记者 张瑛)